2023年12月30日,由南京环保产业创新中心主办、江苏国创环保科技孵化器协办的第五届生态文明高峰论坛在南京江宁开发区隆重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全兴、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超、中国工程院院士任洪强、中国工程院院士胡亚安、中国工程院院士俞汉青,南京大学副校长陆延青,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王爱军,20余位长江学者、杰青,50余家高校院所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南京环保产业创新中心主任李爱民、副主任刘福强、总经理姜笔存、江苏国创环保科技孵化器总经理李建华、副总经理许玲及孵化企业代表等200余人出席本次会议。
本次大会由南京大学指导,南京大学创新创业与成果转化工作办公室主任高新房主持。高主任在开幕式主持中提起,十年前,时任南京大学校长陈骏院士、时任南京市委常委徐金万部长为江苏国创环保科技孵化器的母公司南京环保产业创新中心成立揭牌,开启了南京大学与江宁开发区深入融合发展的新篇章,迈进了更大作为、更高水平“双创”建设的新征程。
在热烈的掌声中,王爱军主任首先代表江宁开发区管委会,向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王主任在大会致辞中指出,江苏国创环保科技孵化器的母公司南京环保产业创新中心在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为园区环保产业发展、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公共技术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积极贡献。江宁开发区已将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园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希望南京环保产业创新中心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充分发挥品牌和人才优势,推动南京环保产业创新中心及江苏国创环保科技孵化器发展再上新台阶。
十年砥砺奋进,十年春华秋实。陆延青副校长代表南京大学致辞,向五位院士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支持南大双创江宁基地发展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南京大学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寄予厚望的“第一个南大”,坚持追求科学进步和科技创新,以服务地方为己任,依托自身科技优势,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年来,南大江宁基地在开发区的政策支持下,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服务等方面成效显著。未来期待南大与江宁开发区继续深化校地融合,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在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征程中作出新贡献、发出最强音。
强化“三链”融合,打造“双创”高地。南京环保产业创新中心副主任、南京大学刘福强教授在南京大学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江宁基地发展汇报中,从双创基地建设、创业人才培养、关键技术创新、高新产业发展四个方面展开,回顾了中心奋进十年、拼搏进取的发展历程。感谢各位院士、南京大学、江宁开发区及各位领导专家的关心支持,南京环保产业创新中心将继续奋勇拼搏、开拓创新,全力打造国际国内先进的环保产业创新高地。
胸怀“国之大者”,科技自立自强。中国工程院王超、俞汉青、胡亚安、任洪强四位院士依次作大会主题报告,报告由南京环保产业创新中心主任、南京大学教授李爱民和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晓文主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学教授王超发表了题为“长江大保护-长江源头探究”的报告,强调了环保产业服务长江大保护和国家“双碳”战略的重要性。为深入了解和保护长江,王超院士带领团队考察了长江源头和沿线,进行了多年的调研、科考和学术研究。他指出,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显著,希望环保产业能更多关注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为长江保护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俞汉青以“厌氧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机遇和挑战”为主题作了大会报告。他说,随着近年来人们思维由“去除污染物”到“回收资源”的不断转变,全自氧脱氮技术的日趋成熟,厌氧膜生物反应器技术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俞院士介绍了厌氧膜生物反应器领域的前沿研究探索和国内外工程案例,并分享了他对厌氧膜生物反应器未来研究方向的一些思考。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胡亚安,围绕“数字孪生太湖地区水网与四预应用”作了主题报告,他指出,工程建设也要把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胡院士从太湖数字孪生案例展开,生动介绍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实现国家水网调控运行管理的“四预”功能,提升水网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的重要作用,并指明管理转变及模式转型的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任洪强,发表了题为“标准引领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报告。古语云,得标准者得天下!任院士表示,环保产业要着力推动未来科技支撑和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推动生态环保产业快速标准化、市场化、国际化,通过标准“话语权”的掌握,不断提高我国环保产业国际竞争力,抢占创新制高点。任院士的报告为环保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思考、新思路、新趋势。
领导致辞,鼓舞人心!院士报告,高屋建瓴!领导专家们对家国发展的情怀,对环保事业的热爱,让亲临会场的每一位都深受感染、倍感振奋。十年乘风破浪,十年风雨同舟。五位院士、百余名专家汇聚,共同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为南京环保产业创新中心及江苏国创环保科技孵化器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